历史地理学院师生热议全国两会精神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分别于2025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召开。今年的两会在新的历史坐标下召开,肩负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谋划“十五五”规划等重要任务凝心聚力的使命,奏响了奋进新征程的主旋律,传递出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斗志昂扬、奋发有为的强大力量。

我院师生热切关注2025年全国两会的召开,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渠道,收看收听两会盛况,关注两会动态,深刻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3月5日,学院组织教师代表、学生党员代表、团员青年代表在综合楼中区309会议室以及圆山校区教室集中观看两会直播。会后,师生们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开展研讨交流,畅谈感想体会。

历史地理学院 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 李荭荭:

两会中提到要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这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大计。作为高校教师党员,我们既是育人者,也是引路人。从优化人才培养到搭建双创平台,从精准帮扶到以身示范,我们需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青年成长铺路搭桥。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我们必能在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实践中书写党员的担当与情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青春力量。

历史地理学院 学生第三党支部书记 吴志平: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整体效能的部署,令人倍感振奋。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积极践行两会精神,主动拥抱科技创新,赋能学生服务。借助学生“一站式”社区建设,紧贴青年学生所思所想,高效当好主流价值观 “扬声器”,严密筑牢意识形态 “防护盾”,精确校准成长航道 “方向标”,为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高水平师范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地理学院 学生第一党支部 张豪显:

两会聚焦国家发展大计,为教育事业指明方向。全国人大代表陈宏斌关注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主张完善基础教育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构建AI教学新范式提升课堂效能。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和实习教师,学习两会精神让我深受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尝试用AI生成历史相关的视频、动画、图像等,使历史事件更生动;利用AI伴学,学生可进行实时讨论和小组合作,提升学习热情和思维活跃度。

历史地理学院 学生第二党支部党员 林秦仪:

两会是青年追梦路上指引前行的灯塔,亦是新时代青年聆听时代脉搏、洞悉未来蓝图的重要窗口。深入领会两会精神,是青年学子探寻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交织共鸣的诗意旅程。作为师范生,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不断锻炼自身教师技能,努力提升专业文化素养,以扎实的学识为未来服务教育事业筑牢根基。在生活中,我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心身边同学,发挥榜样作用,带动身边人共同进步,用实际行动让青春之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绚烂绽放,书写青年一代的壮丽诗篇。

历史地理学院 学生第三党支部 黄林研: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观看两会直播后深受触动。两会聚焦国家发展大计,涵盖经济、民生、科技、文化等领域,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目标和新举措展现了国家发展的蓝图,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怀。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今后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努力学习、提升自我,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同时,牢记党员使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同学共同进步,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不负时代与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