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曾玮博士应我院邀请,在综合楼中区309作题为“基于地理思维能力提升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地理科学系主任潘大东主持,学科教学(地理)研究生导师、学科教学(地理)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到场聆听。
曾玮围绕“地理思维”这一关键词,分别详细介绍:地理思维的内涵界定、地理教学内容的分析与处理和基于地理思维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设计案例。她首先介绍了地理学科性质,然后从“什么是思维”引出“地理思维”的内涵界定,认为地理思维包括形象思维、空间思维、综合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是地理能力中最本质、最核心的要素。
其次,她向在场的师生介绍了地理教学内容的分析与处理。教学内容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正确处理与分析地理教学内容,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地理教学设计理念,即秉持地理学科逻辑、地理学习逻辑和地理教学逻辑,同时要重视地理过程学习的设计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的体验和学习;其次,要坚持地理思维型课堂的正确理论,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主要包括创设认知冲突、突出自主建构、实现自我监控和强化迁移应用四个方面的基本原理,同时,曾玮还介绍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即教学导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和迁移应用。最后,要将教材内容教学化。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一个成分,但不是全部,教学内容还包括了引导作用、动机作用、方法论指示、价值判断、规范概念等。
最后,曾玮展示并详细介绍了两个基于地理思维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的获奖案例,分别是:以山东寿光蔬菜基地为例的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和以瑞岭村盆景业为例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本次讲座拓展了我院师生对地理教学的认知视野,为我院学子将来开展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助益,对论文撰写和教学研究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曾玮,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教材《地理教学论》、《新课程地理学科高考试题命制研究》、《中学地理学科试题的命制理论与技术》等教材与专著。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Archives of Public Health》、《全球教育展望》、《外国教育研究》等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中学生发展关键能力的国际比较研究: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和测评的视角》(GD20CJY19);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教育课题多项;2016年度、2018年度、2020年度和2023年度被评为“华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指导近20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广东省和全国师范生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等奖项。

(图片/陈怡)
(文字/历史地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