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 历史地理学院“咫尺青绿·聚思生态”实践队风采展示:齐心协“绿”前行,共促生态文明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挥青年学生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历史地理学院“咫尺青绿·聚思生态”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武夷山,感受国家公园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观察奇妙的地质现象,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向大众宣扬绿色发展思想,传播环保知识,努力使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为实现“美丽福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宣教馆—挂墩

7月6日上午,实践队到达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宣教馆,初步了解武夷山的整体概况。宣教馆内琳琅满目,图片、标本、拟态场景等一应俱全,展示了武夷山保护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多样的生态景观、珍贵的物种资源及丰硕的发展成果。实践队成员们认真参观学习,感受武夷山独特的自然生态魅力,为后续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下午,实践队一行到达挂墩,对武夷山的地质地貌进行考察。实践队结合本专业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使用土壤比色卡、地质锤、坡度仪等仪器设备,挖掘分析土壤剖面,观察确定岩石类型,了解武夷山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桐木村

7月7日上午,实践队在桐木村进行走访调研,了解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及其对武夷山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相关工作的了解程度。实践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向村民科普武夷山生态知识,传递自然保护、生态文明的观念,助力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绿色发展。

下午,实践队在村庄周边开展环境美化活动。实践队成员有序分工,相互合作,分区域对村庄道路白色垃圾展开“地毯式”排查和集中清理,以实际行动维护桐木村整洁优美的乡村环境。

正山堂红茶博物馆—茶田

人间仙境武夷山,好山好水出好茶。武夷制茶工艺里流淌着人与自然交融的茶香。

7月8日上午,实践队前往正山堂红茶博物馆,了解福建茶叶产区的分布及红茶的历史和制作发展历程,参观古代制茶的传统工具,体会金骏眉和正山小种的无穷魅力。武夷山作为万里茶路起点,世界红茶源地,其茶产业已有2000余年历史。武夷山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制茶历史,贯彻“三茶”统筹理念,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从“青山”变“金山”的蝶变。

下午,实践队跟随茶农穿梭于清香袅袅的茶田中,学习茶叶种植知识。随后,深入茶农家中,体验传统手工揉茶工艺,协助茶农包装新茶。在茶农的热情招待下,实践队围坐在茶桌前品茗,聆听他们与茶的故事。

先锋岭瞭望台

7月9日,实践队来到先锋岭瞭望台周边,识别植被类型,记录植被分布,感悟先锋岭瞭望台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独特作用。先锋岭瞭望台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中部,始建于1984年,距今已有39年。科技化的森林防火监测手段及顶部的气象观测设备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安全保驾护航,提升了其生态保护能力。

咫尺青绿,聚思生态。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切身体会到武夷山“丹山碧水,人间仙境”的独特魅力,进一步了解了武夷山的自然生态与开发模式,更深入地认识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性。今后,实践队的同学们将继续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上争做绿色文明使者。


(图片:历史地理学院暑期实践队成员   文字:蔡楚君、颜若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