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与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共同举办的“走向田野:东南区域文化比较研究”工作坊圆满落幕

6月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盛宴——“东南区域文化比较研究”工作坊在我院会议室圆满落幕!本次工作坊由我院主办,邀请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黄向春教授与研究生莅会,共研学术话题,深化两校情谊。通过活动的展开促进课堂教学活动多元发展,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建立,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会东南区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上午在郑榕副院长主持下,工作坊正式拉开帷幕。王建红院长在致辞中,向黄向春教授及与会研究生表达诚挚的谢意,强调本次工作坊不仅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激发创新思维的摇篮。他期待通过工作坊的举办,能够进一步加强与兄弟院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区域文化比较研究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实践机会,助力学生学术科研素养的提升。

开幕式结束后,黄向春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田野经验,为在座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感触身边的历史:历史人类学田野漫谈》的精彩讲座,向与会师生们展示了历史研究的另一种维度。黄教授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历史人类学的内涵与方法,以漳州台商投资区的“十三陈”开漳圣王信仰建构和南园林氏宗族建构为例,详细阐释了这些文化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机制与文化变迁。他强调,历史人类学正是要通过深入田野,观察、聆听、体验,去捕捉那些被历史文献忽略或遗忘的“声音”,从而更全面、更真实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下午成果交流环节亮点频现。基于在漳州台商投资区的田野调查活动,我院师生和厦门大学研究生互相分享田野调查过程与经验。我院学生围绕宗族组织与基层秩序、贸易活动与市场网络、民俗活动与仪式分析、华人华侨与侨乡社会、建筑聚落与居住空间等议题展开汇报,厦门大学研究生则回馈专业的点评与建议,现场气氛热烈、观点精彩!

在闭幕式的总结环节中,郑榕教授充分肯定了师生们的学术热情和调研成果,指出本次工作坊议题广泛,视野开阔,通过田野调查与交流研讨,增强了学生对历史人类学方法的理论认识,丰富、提升了他们开展区域历史研究的方法与能力。他认为本次工作坊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对于培养具有敏锐问题意识、较强研究能力的创新型史学研究人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郑榕教授对厦门大学师友们的专业点评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期待未来能够继续举办此类工作坊,加强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区域文化比较研究的深入发展。

“实践出真知,见贤而思齐。”本次工作坊不仅为我院师生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分享经验的平台,更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研究方法的重要性。走进田野,从历史现场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将激励我院师生将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罗臻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