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刘建宝研究员、集美大学祁第教授应邀来我校作专题讲座

8月1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刘建宝研究员、集美大学极地与海洋研究院祁第教授应邀莅临我校交流讲学,分别作题为“东亚夏季风与沙尘暴变化”、“中国近海碳汇与渔业碳增汇潜力评估”的学术讲座。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顺兴出席并主持讲座,历史地理学院、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师生到场聆听。

刘建宝研究员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指出,开展学术研究应该追求工作系统性、研究思路的完整性,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他发现中国北方沙尘暴与气候变化关系是学界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中国北方沙尘暴变化的东亚夏季风影响研究受到较少关注。其次,为验证假说凝练出“全新世亚轨道尺度东亚夏季风如何演化?”等重要科学问题,并分析发现该研究存在“缺乏年代可靠、分辨率高的地质沉积载体”等制约瓶颈。最后,提出利用湖泊沉积作为载体,开展湖泊沉积指标的现代过程研究的解决方案。通过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三个重要的学术成果:发展了基于湖泊沉积的降水定量重建方法,对全新世亚轨道尺度东亚夏季风演化历史提出新认识;通过发展湖泊沉积提取沙尘暴代用指标的新方法,重建全新世亚轨道尺度中国北方沙尘暴演化历史;揭示全新世亚轨道尺度中国北方沙尘暴变化由东亚夏季风驱动的新机制新假说。刘建宝研究员指出,现有的研究没有考虑沙尘暴影响因素的跨区效应的问题,而如何利用观测资料定量不同因子产生的跨区域沙尘效是破解“中国北方沙尘暴减弱的驱动因素”难题的关键所在。

祁第教授指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海洋是重要碳汇区,是碳中和研究的重要区域,碳汇研究对双碳战略、世界经济发展以及绿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他分析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碳源汇特征、各个海区碳吸收能力的差异性,并揭示其不同的调控机制。祁第教授还介绍了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开展海洋碳中和研究,打造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福建作为海洋资源大省、经济大省,在发展渔业碳汇具备产业基础和优势,祁第教授以福州市渔业碳汇调查为例,介绍福建研发和应用智慧海洋科技、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经验,并据此指导相关科研方向和科研方法。

两场讲座内容丰富,信息前沿,与会师生积极提问,展开激烈研讨,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后,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顺兴作总结发言,他指出,科学研究要立大志、明大德,要提高政治站位,肩负历史使命,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增强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国家民族发展、甚至为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智慧方案;科学研究要有系统性、连续性、创新性,不急功近利,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学风踏踏实实投入科研工作,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科学研究要讲究方式方法,应加强学院之间交流合作和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前沿方法和成果,要加强学科建设战略规划,办出特色、办出效益,为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专家简介:

刘建宝,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古气候环境演化与古湖沼学、湖泊碳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机制研究,曾获中国地理学会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Nature Climate Change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科技专项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题任务、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计划等项目。

祁第,集美大学海口与海岸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海洋碳汇、海洋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拔尖)、福建省高层次人才A类、省级“杰青”。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在Science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2018年获国家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特等奖(2/9)。

图文:历史地理学院)